Tannic acid (TA, Gallotannic acid),又称鞣酸、单宁酸、丹宁酸和没食子鞣酸,是天然无毒的多酚化合物,广泛存在于植物根、茎、叶、花和果实等组织中,水解后主要形成葡萄糖和没食子酸,具有强效抗癌、抗氧化和抗炎活性,也是CXCL12/CXCR4的抑制剂。单宁酸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染色中的媒染剂、皮革鞣剂和食品添加剂等。
产品性质
英文别名 (English Synonym) |
Tannic acid, TA, Gallotannic acid |
靶点 (Target) |
鞣酸,单宁酸,丹宁酸,没食子鞣酸 |
通路 (Pathway) |
Immunology/Inflammation--CXCR |
CAS号 (CAS NO.) |
1401-55-4 |
分子式 (Formula) |
C76H52O46 |
分子量 (Molecular Weight) |
1701.2 |
外观 (Appearance) |
粉末 |
纯度 (Purity) |
≥98% |
溶解性 (Solubility) |
溶于H2O和DMSO |
结构式 (Structure) |
|
运输和保存方法
冰袋运输。粉末直接保存于-20℃,有效期3年。建议分装后-20℃干燥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注意事项
1.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,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。
2. 粉末溶解前请先短暂离心,以保证产品全在管底。
3. 请勿吸入、吞咽或者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。
4. 本产品仅用于科研用途,禁止用于人身上。
使用浓度
【具体使用浓度请参考相关文献,并根据自身实验条件(如实验目的,细胞种类,培养特性等)进行摸索和优化。】
使用方法(数据来自于公开发表的文献,仅供参考)
(一)细胞实验(体外实验)
在MDA 231细胞中,Tannic acid抑制CXCL12诱导而非EGF诱导的细胞迁移。Tannic acid (0.5 μg/mL)抑制CXCL12介导的但不是FGF或内皮细胞生长补充剂介导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毛细管形成。[1]
(二)动物实验(体内实验)
在DfE诱导的皮肤炎症小鼠模型中,口服Tannic acid (100 mg)诱导PPARγ蛋白,抑制IL-1β、TNFα、TNFR1和COX2蛋白表达,缓解皮肤炎症。[2]
参考文献
HB2212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