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rfenidone(吡非尼酮,AMR69,AMR-69,S-7701,S7701)是TGF-β产生和TGF-β刺激的胶原产生的物质,能抑制成纤维细胞,表皮,血小板衍生的和转化的β1生长因子,并能降低人胶质瘤细胞系中的 TGF-β2 蛋白水平从而减缓肿瘤细胞的增殖。该试剂还抑制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DNA合成和mRNA的产生,从而减少辐射引起的纤维化。
产品性质
英文别名(English Synonym) |
AMR69; S-7701; AMR-69, AMR 69; S7701; S 7701 |
中文名称 (Chinese Name) |
吡非尼酮;5-甲基-1-苯基-2-(1H)-吡啶酮;哌非尼酮;吡啡尼酮 |
靶点(Target) |
TGFβ2 |
CAS号(CAS NO.) |
53179-13-8 |
分子式(Formula) |
C12H11NO |
分子量(Molecular Weight) |
185.22 |
外观(Appearance) |
固体粉末 |
纯度(Purity) |
≥98% |
溶解性(Solubility) |
易溶于DMSO:≥20 mg/mL,溶于水:≥10 mg/mL(需超声处理) |
结构式(Structure) |
运输和保存方法
冰袋运输。粉末直接保存于-20℃,有效期2年。溶于DMSO。建议分装后-20℃避光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注意事项
1.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,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。
2. 粉末溶解前请先短暂离心,以保证产品全在管底。
3. 请勿吸入、吞咽或者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。
4. 本产品仅用于科研用途,禁止用于人身上。
使用浓度
【具体使用浓度请参考相关文献,并根据自身实验条件(如实验目的,细胞种类,培养特性等)进行摸索和优化。】
使用方法(数据来自于公开发表的文献,仅供参考)
(一)细胞实验(体外实验)
在研究吡非尼酮(5-甲基-1-苯基-2-1H-吡啶-2-酮)对某些纤维化疾病具有有益的作用时,通过在鼠类巨噬细胞样细胞系RAW264.7细胞中验证,吡非尼酮通过翻译机制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-α,而该机制与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(MAPK)2的激活、p38 MAP激酶和c-Jun N端激酶(JNK)无关。在鼠类内毒素休克模型中,吡非尼酮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-α,干扰素-γ和白介素6的产生,但促进了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的产生。因此,细胞因子抑制活性在吡非尼酮的抗炎活性中起重要作用。[1]
(二)动物实验(体内实验)
在对C57BL/6小鼠每天口服吡非尼酮(300 mg/kg/d),连续2周进行实验,结果发现吡非尼酮将博来霉素处理的小鼠肺中的纤维细胞池大小从26.5%降低至13.7%。在治疗环境中也观察到了这种结果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,与博来霉素治疗的小鼠相比,吡非尼酮给药显着减少了纤维细胞(P = 0.0097)。吡非尼酮显着减弱了博来霉素治疗的小鼠肺中趋化因子(CC模体)配体2(CCL2)和CCL12的产生(分别为P = 0.0003和P <0.0001)。[2]
参考文献
[1]. Nakazato H, et al. A novel anti-fibrotic agent pirfenidone suppresses tumor necrosis factor-alpha at the translational level. Eur J Pharmacol. 2002 Jun 20;446(1-3):177-85.
[2]. Inomata M, et al. Pirfenidone inhibits fibrocyte accumulation in the lungs in bleomycin-induced murine pulmonary fibrosis. Respir Res. 2014;15(1):16. Published 2014 Feb 8.
HB2202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