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zafibrate是一种PPAR激动剂,与xPPARβ结合的EC50为5 μM,具有抗血栓、降血脂等作用。
产品性质
英文别名(English Synonym) |
BM 15075; BM15075; BM-15075; |
中文名称 (Chinese Name) |
苯扎贝特;葡萄糖酸钠 |
靶点(Target) |
PPAR |
通路(Pathway) |
Cell Cycle/DNA Damage--PPAR |
CAS号(CAS NO.) |
41859-67-0 |
分子式(Formula) |
C19H20ClNO4 |
分子量(Molecular Weight) |
361.82 |
外观(Appearance) |
粉末 |
纯度(Purity) |
≥98% |
溶解性(Solubility) |
易溶于DMSO |
结构式(Structure) |
储存条件
-25~-15℃保存,有效期3年。
注意事项
1.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,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。
2. 粉末溶解前请先短暂离心,以保证产品全在管底。
3. 避光干燥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4. 请勿吸入、吞咽或者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。
5. 本产品仅用于科研用途,禁止用于人身上。
使用浓度
【具体使用浓度请参考相关文献,并根据自身实验条件(如实验目的,细胞种类,培养特性等)进行摸索和优化。】
使用方法(数据来自于公开发表的文献,仅供参考)
(一)细胞实验(体外实验)
Bezafibrate是一种PPAR激动剂,对小鼠的PPARα、PPARγ和PPARδ的EC50值分别为90 μM、55 μM和110 μM,对人的PPARα、PPARγ和PPARδ的EC50值分别为50 μM、60 μM和20 μM。[1]
(二)动物实验(体内实验)
Bezafibrate诱导大鼠白色脂肪细胞中的解偶联蛋白(UCP): UCP-1和UCP-3。Bezafibrate除了诱导UCPs外,还通过直接诱导白色脂肪组织中的aco基因表达和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-氧化来改变能量稳态。此外,Bezafibrate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瘦素浓度,而不会改变白色脂肪组织中PPARγ或ob基因的水平。Bezafibrate减少了白色脂肪组织中可用于甘油三酯合成的脂肪酸的量。[2]
参考文献
[1] Willson TM, et al. The PPARs: from orphan receptors to drug discovery. J Med Chem. 2000 Feb 24;43(4):527-50.
[2] Vázquez M, et al. Bezafibrate induces acyl-CoA oxidase mRNA levels and fatty acid peroxisomal beta-oxidation in rat white adipose tissue. Mol Cell Biochem. 2001 Jan;216(1-2):71-8.
Ver.CN202304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