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子生物学
IVD分子诊断
细胞培养与分析
蛋白研究
重组蛋白
细胞因子
高通量测序建库
抗体
病原检测UCF系列
生物医药
工具酶
抑制剂激活剂与常用试剂
仪器
耗材
NADH-Na2还原型辅酶Ⅰ二钠
产品货号
产品规格
是否有现货
价格
下单数量
操作
60301ES01
250mg
现货
¥ 95.00
加入购物车
60301ES03
1g
现货
¥ 208.00
加入购物车
60301ES08
5g
现货
¥ 878.00
加入购物车
60301ES25
25g
现货
¥ 3658.00
加入购物车
60301ES60
100g
现货
¥ 12188.00
加入购物车
产品详情
FAQ
产品文档
已发表文献
相关应用
相关产品
产品详情
产品介绍

NADH,还原性辅酶I,学名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,是很多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中的递氢体,在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,比如呼吸作用,光合作用等等。NADH呈还原态,其氧化形式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(NAD+,氧化态),是一种质子载体,NAD+在脱氢酶的作用下接受氢离子,形成NADH,该过程为:NAD+ + H+ + 2e- = NADH。二者区别在于NADH在260 nm和340 nm有两处吸收峰,而NAD+在340 nm无吸收峰,基于这种340 nm的吸收峰的增大(形成NADH)和衰减(形成NAD+)可以在该波长检测多种酶的活性。此外,NADH具有荧光性,而NAD+则无。

本品为NADH的二钠盐,纯度≥98%(340 nm处吸光度检测)。




产品性质
产品特色

本产品易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。在常温下稳定,需避光保存。

  1. 关键辅酶:作为还原剂,参与细胞内的多种氧化还原反应。
  2. 还原功能:提供还原力([2H]),支持细胞呼吸链和代谢过程。
  3. 生物活性: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、DNA修复和细胞信号传导。
  4. 研究工具:常用于研究代谢途径、酶活性以及细胞能量代谢。

相关产品推荐:

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
NADH-Na2 还原型辅酶Ⅰ二钠60301ES03/08/25/601 g/5 g/25 g/100 g
NADPH-Na4 还原型辅酶Ⅱ四钠60302ES01/02/03/08100 mg/500 mg/1 g/5 g
β-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(β-NMN) β-烟酰胺单核苷酸60303ES25/60/76/8025 mg/100 mg/500 mg/1 g
NAD氧化型辅酶I60323ES08/25/60/765 g/25 g/100 g/500 g
NADP·Na2氧化型辅酶II二钠60324ES03/08/25/601g/5 g/25 g/100 g

应用案例
  1. 生物化学:用于研究代谢途径和酶活性。
  2. 细胞生物学:用于研究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代谢。
  3. 药物开发:作为研究代谢疾病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工具。
存储条件

冰袋运输。-20℃密封干燥保存,避免强光,2年稳定。

FAQ

Q: 还原型辅酶I二钠怎么溶解和保存?

A: NADH碱性环境比较稳定,PH最好是在9.5-10,保存温度越低越好,可以用水溶解,短时间是不会降解的。水溶解需要现配现用。0.1mol/L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,-20度保存2年,4度无法长期保存,一周内可以0-5度保存,尽量现配现用。

产品文档
COA
已发表文献

[1] Wang Y, Zhao A, Morcillo RJL, et al. A bacterial effector protein uncovers a plant metabolic pathway involved in tolerance to bacterial wilt disease. Mol Plant. 2021;14(8):1281-1296. doi:10.1016/j.molp.2021.04.014(IF:13.164)

[2] Zou Y, Wang A, Huang L, et al. Illuminating NAD+ Metabolism in Live Cells and In Vivo Using a Genetically Encoded Fluorescent Sensor. Dev Cell. 2020;53(2):240-252.e7. doi:10.1016/j.devcel.2020.02.017(IF:10.092)

[3] Zhang B, Du H, Zheng Y, et al. Design and engineering of whole-cell biocatalyst for efficient synthesis of (R)-citronellal. Microb Biotechnol. 2022;15(5):1486-1498. doi:10.1111/1751-7915.13958(IF:5.813)

[4] Zhang B, Sun J, Zheng Y, Mao X, Lin J, Wei D.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ene reductase from Pichia angusta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(R)-levodione production. RSC Adv. 2022;12(22):13924-13931. Published 2022 May 10. doi:10.1039/d2ra01716d(IF:3.361)

购物车
客服
电话
咨询